|
【1】
我第一次见到嘎子是在2009年的冬天,那年我十八岁半。
这不是我第一次来北京,但是是我第一次见到北京的雪,据说,那也是北京那年的初雪。
2月17号是考试的第一天,我们要连着考三天。我对我报考的专业其实并不是很了解,对唱歌跳舞也没什么执念,所以这场考试其实也并没有那么让我紧张。
考生分了组后排成队被带去考场,我正巧是最后一个。到了考场后一张考生名单让我们签字,传到我手上自然也就是最后一个,我签完了那老师还没回来,我就研究起手里这个名单来,一眼扫过去我就看到了这里面最显眼的名字。这人名字写的很草,但看着又有些生硬,我一开始只认出来最后一个字,是个嘎,咋会有人叫这个字,我一边疑惑一边仔细辨认前面两个字,第一个字我只认出来一个耳朵,可能是陈,第二个字是云倒是好认,和我名字里的云一样,我刚看到这个那老师就来收走了名单。
然后我们排着队进了考场,虽说不紧张,可那时我脑子里还是有点迷迷糊糊的,我盯着前面一个个交错的后脑勺,心想谁是那个什么嘎呢。
第一场是考唱歌,我记着走之前我妈给我说的,放开唱就完了,我心里把词又默背了几遍,还好词没忘,然后我就开始看我前面的人唱。每个人都要先自我介绍,但是是对着老师,声音小了我就听不清。我记性也不好,好不容易听清了下一个人一上来我又给忘了。
后来有个瘦瘦高高的男生走了上去,我就来得及看见了一眼他没有表情时自然下垂的嘴角,显得很严肃,还莫名有点委屈的感觉。他已经背过身去了,用他瘦削但挺拔的背对着我,他的声音不大,有点低沉,但我偏偏清楚的听见了他的名字,他说他叫阿云嘎,是蒙古族。
这三个字终于在我脑海中和名单上那潦草的字对上了,
他的自我介绍特别简短,然后他开始唱歌。
他一开口就把我吓了一跳,他看起来那么瘦,唱歌时却有种辽阔雄浑的感觉。他唱完我还有点意犹未尽。他转过身来我仔细盯着他看,他应该没有注意到,沉默地站了回去。
出了考场,我妈问我唱的怎么样,我随口说了还行,其实我也不记得我唱的咋样,我就记得有个蒙古人唱的特别好。
他应该可以考上吧,那万一我也考上了,不就和他是同学了?
第二天,我原本没想会遇到他,谁想我和他又是一组。这次我不是最后一个,但我签名时特地停了一下找了他的名字,阿云嘎,三个字其实写的还挺好看的,一个蒙古人的字怎么会写的比我还好看。
第二场要跳舞,我肢体不太协调,也没什么基础,所以选的舞也比较简单,我这次顺序比较靠前,我跳完了就看着别人跳。
有的人跳的很正常,有的人跳的很有特色,我也不大看得懂,我也不敢笑。
阿云嘎穿了一件绿色的衣服,特别显眼,他跳的时候我特别认真地看着,他还边跳边唱。
前两天都在同一组,我莫名觉得第三天还会碰到他。果不其然,最后一天我到的时候又看到了那个高高瘦瘦的身影。我想着多少还是有点缘分的,要不考完了去认识认识。
那天他发挥地依然很好,或者这可能不是发挥的问题,他每次开口话都很少声音也不大,但是表演的时候都很自然舒展,比我们大多数人都看起来都要成熟。
谁知那天考完,我一个不留神就看不见他人了。
考完我就回青岛继续上我的学,打我的球,过我的高三。
【嘎子的日记1】
来北京几年,我的生活就是唱歌、跳舞、赚钱,这日子过得全然没有我想象的那样丰富,和我预想的一样的只有累。机缘巧合的,我认识的一个老师劝我去上个大学,他说上了大学,有了系统的学习,我才不算是野路子,也有更多的机会。
我学没上完就去当了兵,对学校有着一种隐晦又敬畏的向往。
我向那个老师了解了一下,选择了音乐剧系,我在此之前对音乐剧并不太了解,我只知道它需要唱、跳、演,我正好每样都会一点,于是就报了。
那天是北京的初雪我记得。
我走去学校考试,我看见了很多考生,有家长陪着,看起来都很年轻,有些稚气,也比我有朝气。
来北京挺久,但我因为没什么朋友,也不爱说话,只认识一些老乡,普通话一直都不好。所以那天我的自我介绍很简短,尽量避免暴露我的缺点。
我上去唱歌时反而不紧张了,就像我之前为了挣钱的每一次表演一样。
我下来时有人在看我,不是其他人那种看台上表演者的眼神,而是在看我这个人。我并没有和他对视。
我听见了他的自我介绍,他说他叫郑云龙,是青岛人。
青岛,好像在哪里听说过,据说是个临海的城市。
他长得挺高,手长腿长,但从形体上看不像是从小学舞蹈的,但唱歌时声音还不错,很放得开。
他下来的时候我就没再看他,我才不会像他一样以为别人都感受不到自己的目光。
令我没想到的是这连着三天我竟然都和他是一组。果然,他舞跳的确实不怎么样,但好在也没出什么错。
这三天因为考试我和别人调了班,第三天考试结束我就赶忙着去餐厅帮忙了。
|